與神共話(二)-獻祭與團契 |
|
今期繼續「與神共話」分享我現在神學進修時點滴的思緒,【利未記研讀】中有關「五祭」的分享。講師堂上問:〔獻祭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?〕,他分享當時近東的獻祭大多數如中國人祭祀的原因,為了討好其敬拜的神靈,多以祭品來交換趨吉避凶,甚至獻自己子女經火作祭品的拜摩洛的宗教,有的是期望神靈息怒等。對於幾代住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來說,這些拜偶像的模式,在出埃及時計回共430年深受近東拜偶像文化影響。耶和華神要拯救以色列基於甚麼?基於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,「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,遵守我的約,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,因為全地都是我的。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,為聖潔的國民。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。」(出十九5-6)因此,他們有別於近東的宗教祭祀目的。 耶和華呼叫摩西曉喻以色列全會眾一件事-「神同在的人生」,〔立約〕是為了神願意與人〔復和〕。不過,神與人同在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~聖潔「你們要聖潔,因為我是聖潔的。」(利十一45)因此,人若果要享受一個與神同在的人生,第一是先要在神面前「自潔」(提後 二21)。利未記講及的五祭是燔祭、素祭、平安祭、贖罪祭及贖愆祭,前三個是主動甘心獻上的祭,後兩個是無心之失而得罪神及人所獻的祭。利未記開始就進入獻祭「你們中間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,要從牛群羊群中獻牲畜為供物。」(一2)為何獻祭?人因主動向神去認罪悔改,要藉著供物作為代贖獻上給神,因為神面對人〔犯罪〕時就會發怒甚至擊殺的。 「燔祭」原文有上升之意,因焚燒獻上的供物,就止息了神的怒氣。獻燔祭就是要止息神對人犯了罪的憤怒,因人違反了祂向列祖所立的約。古代近東國家中,若果戰敗國不守所定的約,宗主國因此可以烈怒下殲滅戰敗國;若戰敗國願獻供物贖罪,如此可平息這宗主國的怒氣。好比信徒向神認罪悔改,息了神對犯罪的人的怒氣。〔所以,你們當悔改歸正,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,這樣,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〕(徒三19)。因此,獻上供物的祭就成為止息神怒氣,並可蒙神重新悅納罪人代贖品。燔祭除了該給祭司之部份外,此祭是全獻在壇上亳無保留地為神獻的祭。 「信子的人有永生;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,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。」(約三36)因為「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,是憑著耶穌的血,藉著人的信,要顯明神的義;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」(羅 三25)。 素祭是什麼祭?原文為禮物/供物,代表人願意向神守約,以供物來表達願意向神忠心,並期望回復昔日一個與神復原的關係。供物是以麵為主,加入油、乳香及立約的鹽,一半燒給神,一半給祭司作記念。獻上的不可有酵,獻與耶和華為韾香的祭。同樣,今天基督徒亦需要如素祭獻上,願意向神效忠並一生守與祂所立的約。燔祭止息神的憤怒,素祭是人向神終身守約宣告,平安祭又是什麼祭呢?原文是和諧關係下的團契,在神與人關係復原下,大家都重新在神保守人,人得著保守下,神與人,人與人之間要慶祝的和諧情境,代表一個在地如在天的團契關係。因此,素祭是惟一給祭司、獻祭者及家人共獻祭物的感恩祭。 贖罪祭是什麼祭?原文是潔淨,人誤犯神所吩咐不可行的事,尤其為大祭司(四3)及全民,要獻當時代表最有價值,最有力量無殘疾的公牛。除了為大祭司及全民的罪,需要將全祭牲在營外燒盡外,其他仍然是將祭牲燒燔祭壇上。代表作為教會為首的領袖都會犯罪,及為全民贖罪是耶和華所看重的。故此,他們需要每年一次的贖罪日,大祭司代表全民進入會幕的至聖所獻上贖罪祭,若大祭司不自潔,神即時擊殺,故他的祭司袍有鈴鐺,如果聖所中的祭司聽不到有鈴鐺聲,即神已經擊殺了大祭司。因此,無論任何人都會犯罪,任何人都需要向神獻贖罪祭,並要常守自潔的心。 贖愆祭是什麼祭?原文是補償,人誤犯損壞或弄污神的聖物,或對別人在身體、錢財、物件等有所虧損,當以原價奉還再加上原價五份之一償還給當事人外,需獻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綿羊為個人贖罪,重建和諧的關係。留意每個祭按個人經濟能力有不同的祭物,即每個人都有能力獻的。因此,富有的不能獻貧窮人所獻的祭物,而貧窮人在周圍捉來的雛鴿及斑鳩,及禾穀磨成的細麵就獻祭。不過,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,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?聽命勝於獻祭;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。(撒上十五22) |
|
|